朱青生:艺术的本质是突破限制
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
艺术的本质是突破限制,回归自我
作者:朱青生
艺术,本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的发展,在西方出现了从经典艺术转为当代艺术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以西方传统艺术作为基础,一步步发展而来。这也呈现了人的现代化过程:人性对“共同”观念、“整体”理想的颠覆,令其走向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状态。而能够获得这样的突破,是通过艺术家独立地创造和突破性地发展,才使之获得飞跃的。
大家从事的不一定是“艺术创作”这样的行当,但是在艺术变革中呈现的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对现代化过程很重要,在现实中对我们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对推动文明,使得自己的国家、社会、人类整体向前发展同样是必要的。
所以,艺术是属于每个人的。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禅宗里无论是“棒”还是“喝”——是用棍子打你,还是大吼一声突然吓你,其关键都是要让你在禅机间觉悟,说的就是截断思想的惯性,摆脱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回到自性。你其实在平时根本就没有自己,只不过是顺着外界规定的路走,包括创业也如此。人为什么要创造?如果让每个人去创造,其本身就是对人的压迫和规范,这与过去人们认定艺术品一定要“美丽”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达达艺术对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能回到我们自己。在达达艺术完成以后,艺术就发生了变化。
1920年代,有人问杜尚,有多少人能读懂他的作品。当时杜尚回答:大概有10个。杜尚的意思是,大家看不懂。但是看不懂没有关系,今天所有的艺术家都知道,没有杜尚的这次革命,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根据别人做过的艺术以及统治者规定的传达方式去做艺术。因此,正是经过这种艺术的变化,现代艺术的革命才一步一步推进起来。
马塞尔·杜尚 装置艺术 《泉》
杜尚之后的下一次艺术革命,是以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为代表。作为一个纳粹飞行员,博伊斯却意识到:冷战其实是人类靠自己的信仰思想去选择排斥和针对其他人。人类的思想本来是自由的,每个人都不相同。然而人类却把这种不同变成了争斗,最后变成了攻击和毁灭。
人与人之间的维系靠什么?对个人权利以及他人的尊重,哪怕人与人之间有所差异,不要彼此为敌。因此,博伊斯提出:我们与其斗争,不如去构建保护环境的意识。当有一天地球毁灭,我们终将相聚于同一艘飞船,走向宇宙寻找新的家园。我们要互相保护,哪怕我们每个个人是如此卑微。
艺术家应该干什么?应该雕塑社会——这就是博伊斯提出的理念。也自此以后,艺术也成为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
当代艺术尽管良莠不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他一定会针对人现在所遇到的困难、限制和局限来进行突破。所以,我们今天把当代艺术又叫做实验艺术。意思就是,每一件作品必须具有实验的品质。
但今天,不少艺术家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这些艺术家想把自己变成导师,用一种自以为高明的方式,教导人民向前走。其实,这些人忘记了,他们的行为正在覆盖和干扰每个人的自觉性。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
艺术的定位是消除在审美与天赋之间人与人的不平等。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变成艺术家。当观众面对一个作品的时候,是要成为他自己。这个时候,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当你面对艺术时,是一次契机和遭遇。在遭遇中,一件艺术品无法解释它的意义,使你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走。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只有一条路,路上只有你一人。
艺术并不是告诉我们曾经有什么,那是艺术史。每一个人完成自我觉悟的时候,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史家所要向往的人间境界。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来源:前瞻网)
艺术学人·理论百家
孙晓霞:艺术学的“去美学化”倾向辨析
沈语冰:艺术媒介性与物性的临界点
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
彭 锋:从艺术到艺术界:艺术的赋魅与祛魅
周计武: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
王瑞芸:各自的“杜尚”
高建平:技术进步中艺术的处境
王一川:以艺术批评为“志业”
艺术学人·艺苑精华
张健旺:跟刘梦溪先生读书的日子
张健旺:谈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思想
薄清江:艺术中的人文情怀
张心柯:艺术,让人成为人
张心柯:致考博学子的一封信
卿清:谈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心得
王谦:我的考博心路
陈漫之:王维与莫奈
黄勤:东吴才女,水墨翩翩
王谦:谦谦君子,志怀高远
陈漫之:漫之绘画作品欣赏
李立山:李立山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高斯琦:心中的苏东坡
刘彦明:刘彦明山水绘画作品欣赏
艺 术 学 人,游 心 游 目。
——一个高品质艺术与学术平台
编辑:张心柯